哥们儿姐们儿,今天咱聊聊李雪琴这事儿。一开始我也就是看个乐呵,没太往心里去。后来刷视频、看节目,老能瞅见她,就寻思着,这姑娘到底啥“梗”,咋这么多人提?
我咋开始琢磨这事的
平时也没啥大事儿,就爱瞎琢磨。那天我正刷着小视频,又看到李雪琴的一个段子,底下评论区一堆人刷“宇宙的尽头是铁岭”、“王建国”、“丧系青年”啥的。我就纳闷了,这都啥跟啥?铁岭我知道,东北那旮旯的,可跟宇宙有啥关系?王建国又是谁?她对象?看着不像。丧系青年?瞅着是有点蔫儿,但也不至于。
好奇心一上来,挡都挡不住。 我就决定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把这事儿给弄明白。
我的“扒梗”实践过程
我就是最笨的办法,直接在网上搜“李雪琴 梗”。嚯,那家伙,出来一堆东西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
我先是点开几个介绍她生平的文章看。,原来是北大毕业的,高材生!这就有点意思了,一个北大毕业的,咋跑去讲脱口秀了?这本身就算个小反差“梗”了?
然后我就开始看她的脱口秀视频,一段一段地看。看着看着,我就品出点味儿来了:
- “宇宙的尽头是铁岭”:这句真是绝了!一开始我还真以为是啥地理大发现。后来才明白,这是一种调侃,也是一种对家乡的依恋,还有点自嘲的意思在里头。就是那种“管你外面多花花世界,我还是得回我那嘎达”的感觉。这梗用着用着,就成了一种符号了。
- “丧系”风格:她讲话,语速不快,表情也没那么夸张,蔫蔫的,总是一副“我啥也不行”、“人生好难”的样子。但你仔细听她说的内容,又觉得特别真实,特别戳心窝子。这种“丧”不是真消极,更像是一种和生活和解的方式,大家一看,这不就是我嘛共鸣感一下就上来了。
- 和王建国的“CP”:这个我也是后来看《脱口秀大会》才明白的。他俩在节目里老互动,互相调侃,一来二去的,观众就爱看。这跟咱上学时候起哄班里那俩学习好的男女同学有点像,就是一种善意的玩笑。
- 北大“学霸”的反差:她老拿自己北大的身份开涮,说什么“北大毕业的怎么了,不也得干这个”,或者讲一些学霸的烦恼。这种自嘲,一下子就拉近了和普通人的距离。大家觉得,,原来学霸也这么接地气!
我还特意去翻了她最早火起来的那个视频,就是喊话吴亦凡那个。那会儿她还挺青涩的,但那股子独特的劲儿已经有了。那种一本正经地搞笑,真是让人印象深刻。
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,她讲段子的时候,特别会用停顿和节奏。有时候一句话说完,她停一下,底下观众就乐了。这种对节奏的把控,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。
有些评论里提到“包袱连连全程爆梗,笑翻台下众大咖。” 我看了几期她参加的节目,确实是这样,她那种不紧不慢的风格,冷不丁就能抛出一个让你笑喷的包袱,还特自然,不尬。
我明白了
这么一通研究下来,我算是整明白了。李雪琴的“梗”,不是单一的某句话或者某个动作,而是她这个人整体风格和她经历的一种浓缩。是她那种独特的“丧萌”、高材生的反差、接地气的吐槽,还有那些金句,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“李雪琴梗宇宙”。
说白了,她的梗之所以能火,就是因为真实、 relatable(能引起共鸣)、还带着点小智慧和小幽默。 大家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或者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出口。
行了,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。琢磨这些东西还挺有意思的,下次再有啥新发现,再来跟大伙儿唠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