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个本来想查点资料写东西,结果在书架边上溜达的时候,手指头正好蹭到一本旧书脊,抽出来一看是《昭明文选》。随手一翻,好家伙,《三都赋》那篇序文直接糊脸上了,写得是真叫一个铺天盖地,看得我脑瓜子嗡嗡的。当时心里就嘀咕:这玩意儿谁写的?够狠的。
一、查作者差点被带沟里
我寻思先搞明白作者是谁。顺手抄起手机搜了下,前几条蹦出来的答案简直让我傻眼——有说是司马迁的,有扯司马相如的,甚至还有提司马光的!这都哪儿跟哪儿?活见鬼了,司马迁比这赋早了几百年,司马光又晚了好几百年,这不瞎掰嘛左思右想不对劲,干脆把手机扔一边,翻我那本快散架的《文选》目录页,白纸黑字印着作者:左思,左太冲!好嘛差点被网上这些乱七八糟的给忽悠瘸了。
二、硬啃原文差点噎着
既然知道是左思写的,我心想直接读原文呗。翻到正文,开篇就是“盖诗有六义焉,其二曰赋…”,文绉绉的架势拉开。结果看了不到两页,满眼的生僻字和地理名词就跟冰雹似的砸过来,什么“崤函帝宅,河洛王里”,啥“井干烽橹”,我瞪着书页半天,感觉眼皮都在打架。这玩意儿直接硬读,简直是自虐!果断合上书,决定换个路子。
三、抄家伙找辅助工具
我琢磨着得找个拐杖扶着走。先从书堆里刨出《古文鉴赏辞典》,翻到《三都赋》词条,果然有逐段翻译和背景介绍。这下心里有底了:原来这是左思呕心沥血十年才写成的,为了这玩意儿他搬去京城查资料,家里到处贴纸条,连厕所都挂着纸笔!难怪写得这么扎实。
- 第一步:看译文摸清脉络 → 对着辞典翻译,总算搞懂这赋是吹捧魏、蜀、吴三都的繁华,像洛阳的“重楼起雾”,成都的“金城石郭”,建业的“龙盘虎踞”,写得跟全景VR似的。
- 第二步:查重点典故 → 碰到“凭轼槁街”这种词直接懵圈,一查才知道是汉代外交典故,意思是降服敌国使臣,没注释真抓瞎。
- 第三步:分段啃加朗读 → 把《蜀都赋》拆成三小段,上午念一段,下午念一段,读到“市廛所会,万商之渊;列隧百重,罗肆巨千”时,舌头都快打结了,但批发市场那股喧闹劲儿愣是给读出来了!
四、搞懂了才看出门道
这么折腾了快一周,再回头看原文感觉就大不一样了。左思这人有意思,表面上是在堆砌辞藻夸城市,字缝里都在炫他有多博学!天文地理、草木鸟兽、商贾百工……恨不得把全宇宙都塞进赋里。难怪当时“豪贵之家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”,换我也得抄——不抄根本记不住这么多知识点! 不过这赋也有毛病,太tm长了,而且炫技炫得有点过头,现代人读着确实费劲。
五、我的土法子总结
这通折腾下来,我自己都乐了,查个作者差点掉沟里,读原文又差点把自己噎死。对付这种大部头古董,硬刚是真不行,关键得用巧劲:
- 工具书打头阵:先找靠谱注释和翻译垫底,别信野鸡百科;
- 拆碎了慢慢咽:一天啃一小节,贪多嚼不烂;
- 出声念出来:骈赋讲究声韵,默读浪费一半精华;
- 背景当佐料:搞清楚左思这种“长得丑还想当网红”的委屈劲儿,读起来更有味儿。
说到底,《三都赋》就像个奢华大拼盘,直接啃硌牙,细嚼慢咽才能品出点门道。要是还有人跟你说作者是司马光,建议直接把《资治通鉴》拍他脸上——左思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