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捷固件门当年有多严重?很多人的数据都丢了真惨。

得,今天就来聊聊当年那个让人头大的“希捷固件门”事儿。这事儿过去有些年头了,但现在想起来,还是有点牙痒痒。就喜欢瞎折腾,也爱把折腾过的东西记下来,万一以后谁也碰上了,是?

一、事情的起因:硬盘“罢工”了

那会儿我记得是哪一年来着,反正挺早的,我一台主力电脑突然就不认硬盘了。开机直接进BIOS,或者干脆就卡在检测硬盘那一步。心里咯噔一下,坏了,莫不是硬盘挂了?我那里面可存着不少重要资料,照片,文档,还有一些辛辛苦苦攒下来的“学习资料”,嘿

拆开机箱,把硬盘拔插了好几次,换了数据线,换了SATA口,都没用。BIOS里头就是死活检测不到这块盘。这块盘我记得清清楚楚,是希捷的,好像是酷鱼7200.11系列的,容量还不小,当时买的时候也花了不少银子。

二、网上求助:原来是“固件门”

没辙了,只能上网搜。搜了一圈,好家伙,铺天盖地的帖子都在说希捷硬盘的毛病,关键词就是“固件门”、“不认盘”、“LBA 0”。一看症状,跟我的情况简直一模一样!说是什么特定批次的硬盘,固件有缺陷,用着用着就可能突然“锁死”,数据还在里面,但就是读不出来了,BIOS也不认了。

当时就有点懵,这大厂牌子,怎么也出这种幺蛾子事儿。网上说,受影响的主要是7200.11和ES.2系列的一些型号,我那块盘正好就在“黑名单”里。真是倒霉催的。

三、动手自救:死马当活马医

看着网上五花八门的教程,有说送修的,有说找数据恢复公司的,但更多的是一些技术宅们自己动手的“偏方”。就喜欢自己捣鼓,而且当时手头也不宽裕,找数据恢复公司那价格,啧啧,吓人。

我决定自己试试。主要的思路就是通过TTL线连接硬盘的PCB板,进入硬盘的“终端模式”,然后敲一些特定的指令进去,尝试解锁固件,或者刷入新的、修复了BUG的固件。听起来挺玄乎,但当时真是没别的办法了,只能死马当活马医。

我的操作步骤大概是这样的:

  • 准备工具:先是上网淘了个USB转TTL的小板子,还有几根杜邦线。这玩意儿不贵,几十块钱搞定。还得准备个螺丝刀,拆硬盘电路板用。
  • 拆解硬盘(电路板部分):这一步得小心。把硬盘背后的电路板(PCB)拆下来。注意,只是拆电路板,千万别手贱去开盘体,进了灰尘那就真完犊子了。
  • 找到TTL接口:对着网上的教程,在PCB板上找到TX、RX、GND这几个关键的针脚。有些硬盘是预留了接口的,有些可能得自己焊接或者用探针接触。我那块还行,有预留的焊点。
  • 连接TTL线:把USB转TTL小板的TX接到硬盘的RX,RX接到硬盘的TX,GND接到GND。这里千万不能接错,不然可能烧板子。
  • 进入终端:把USB转TTL小板插到另一台正常的电脑上,装好驱动。打开串口调试软件,比如Putty或者SecureCRT,设置好COM口和波特率(一般是38400)。然后给故障硬盘通上电(只通电源线,数据线不用接)。
  • 执行指令:通电后,如果连接正确,串口软件里就会开始刷刷刷地输出一些信息。然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,按照网上大神的教程,输入特定的指令。我记得当时要先按Ctrl+Z进入指令模式,然后输入一些类似/2ZU/1N1之类的指令,具体记不清了,反正就是一套组合拳。每一步都提心吊胆的,生怕敲错一个字母。
  • 漫长的等待与尝试:有时候一次不成功,就得断电,重新来过。我记得我折腾了差不多一个通宵,眼睛都熬红了。那指令敲下去,心里就默念“显灵显灵”。

四、峰回路转:硬盘“复活”了!

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,有一次指令敲完,再给硬盘断电、重新接上数据线和电源线到电脑上,开机!奇迹发生了!BIOS检测到硬盘了!当时我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。

赶紧进系统,盘符也出来了,里面的数据也都还在。我第一时间就把最重要的东西全给拷贝了出来,一点不敢耽搁。然后,又找了希捷官方发布的最新固件,给这块盘刷了一遍,算是彻底除了后患。

虽然数据是找回来了,但这块盘我后来也不敢当主力盘用了,心理阴影太大了。没过多久就换了块新的,这块“固件门”盘就扔那儿吃灰了。

五、一些感悟

你问我为啥对这事儿记得这么清楚?嗨,这玩意儿就跟我学开车似的。我刚拿驾照那会儿,开我爸那辆破桑塔纳,手动挡,离合高,油门涩,市区里开,一天熄火八百回。尤其是等红灯上坡起步,后面车直按喇叭,我那汗,哗哗地往下淌。有一次在个大陡坡,怎么都起不来,还是个好心的老司机下来帮我把车挪到平地的。那叫一个糗!

从那以后,我痛定思痛,天天找没人的地方练坡道起步,油离配合练得炉火纯青。现在开啥手动挡车都跟玩儿似的。这修硬盘也是一个道理,碰上这么个大坑,自己吭哧瘪肚地填平了,那印象能不深刻吗?

这“固件门”事件,也算是给我上了一课。第一,重要数据一定要备份,而且是多重备份!别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。第二,买硬件不能光看牌子和参数,有时候也得关注下口碑和用户反馈,避开那些有“前科”的产品。第三,自己动手能力强点,关键时刻真能救急。

我这实践记录写下来,也是希望能给后来的朋友提个醒。虽然现在硬盘技术进步了,这种大规模的“固件门”应该不多见了,但谁知道以后又会冒出什么新的“门”?多留个心眼,总没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