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时间对比古代三更半夜?差异一看就懂!

突发奇想

昨儿半夜两点多还没睡着,盯着手机屏幕上大大的"2:15",突然脑子里就蹦出个问题:古人说"三更半夜",那会儿他们咋知道时间?这"三更"搁现在到底是几点?跟我这熬夜刷手机是一回事儿不?越想越精神,干脆翻身起来折腾!

动手查资料

摸黑打开电脑,噼里啪一顿搜。原来古人把一晚上分成五更,三更就是子时中间那段,按现在算就是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。我低头瞅了眼手机——好家伙,这不就是我日常开始“精神抖擞”的点儿吗!

搞点道具

为了整明白差别,第二天我特意跑了趟旧货市场,花二十块淘了个带刻度的老式沙漏。老板说这玩意儿漏完一次差不多一小时。又翻箱倒柜找出十年前买的电子闹钟,电池都漏液了,擦了半天才亮。

熬夜对比实录

晚上十点就躺床上准备:左边放沙漏,右边摆电子钟,手机架起来录视频。

  • 子时(23:00-1:00):沙漏刚倒第二次,外面静得能听见耗子打架。古代这会儿敲梆子喊“天干物燥,小心火烛”,我搁这儿追剧追得嘎嘎乐,屋里亮得跟白天似的。
  • 寅时(3:00-5:00):沙漏倒第四次,整个人懵了。古人鸡叫就得起床下地,我挂着俩黑眼圈强撑着眼皮写记录,灌了两杯咖啡还差点把笔插鼻孔里。

意外发现

熬到凌晨四点实在扛不住,想着趴五分钟就起来。结果一睁眼天都亮了!抓起沙漏一看——好家伙,沙子全堆底下结块了。古人可没闹钟,人家靠鸡叫看天色,我这现代设备全哑火,生物钟就是个摆设!

血泪教训

第二天整个人都不好了,头晕眼花像被揍了一顿。拿古代那套时间表放光是晚上没灯这条就得疯!别说三更干活了,黑灯瞎火上个茅房都能摔跤。但人家白天卯时(清早五点)就下地,我这会儿还在梦里跟周公下棋。

翻记录本发现个乐子:古人起得早睡得也早!戍时(晚上七点到九点)就吹灯拔蜡了,搁那是我刚吃完晚饭准备开黑的黄金时段!怪不得老祖宗没说“熬夜伤身”,他们那会儿压根没这选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