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琢磨二战主题完全是个意外。昨晚睡前刷手机,看见有人说"没有斯大林格勒战役希特勒就赢了",当时就觉着不对劲——这说法太绝对了?结果一琢磨就失眠了,干脆爬起来开电脑查资料。
踩坑的开端
最开始直接搜"二战转折点",结果跳出来几十个战役名,什么莫斯科战役、库尔斯克会战、阿拉曼战役全混在一块儿。翻了三小时网页,脑子反而更乱了。后来灵机一动,从老书架扒拉出儿子初中历史课本,这才理清脉络:轴心国和同盟军真不是固定阵营!意大利投降前算轴心,投降后变同盟,日本从头到尾单打独斗,苏联前期还跟德国签过互不侵犯条约!
三大战场的拉扯
折腾到凌晨三点,终于用红笔圈出三个决定性战场:
- 苏德战场:把早市地摊买的二战地图铺地上,照着课本描战线变化。原以为库尔斯克战役坦克最多,结果查资料发现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冻死比战死的还多,德国冬装居然用报纸填棉花!
- 太平洋战场:翻儿子抽屉里的舰船模型包装盒,对照中途岛战役示意图。日本四艘航母被炸沉那会儿,美军企业号甲板都烧成铁板烧了,水兵硬是用拖把灭火继续起降飞机。
- 北非战场:最逗的是隆美尔。这哥们刚用88毫米高射炮打坦克立了功,转头就因补给线太长断粮。英国缴获的德军日记里写着"今日晚餐:沙尘拌仙人掌"。
纸上谈兵终觉浅
本来觉得整理得挺明白,结果今早买菜碰见小区退休历史老师,张口就被问懵:"你说诺曼底登陆重要,那为什么盟军登陆时德国主力装甲师还在加莱干等着?"老头嘿嘿一笑:"因为英国用烂木头做了个假集团军司令部!"——搞半天决胜关键居然是道具组!
在阳台抽烟时突然想通:三大战场看似独立,实则互相牵制。德国要是没在斯大林格勒耗光第六集团军,隆美尔说不定真能冲进开罗;日本航母若还在中途岛蹦跶,诺曼登陆艇怕是要被调到太平洋。回家看见儿子正抄我整理的笔记写作业,这小子肯定想不到,他爹为搞清这些事,昨天差点把路由器查冒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