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早起翻朋友圈,突然瞅见有人发张桃花照片配了句“等闲识得春风面”,底下愣是没人接下半句。我自个儿也懵了——这诗当年语文课本肯定背过,咋就卡壳了?抓手机搜了老半天,跳出来的全是零碎解释,看得人更糊涂。
翻箱倒柜找资料
书柜底下那本《宋词三百首》都快被灰埋了,抖搂半天才翻着朱熹这首《春日》。原文写着“等闲识得春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”两行字。盯着“万紫千红”那四个字直挠头:这不就是形容花开得多吗?跟春风面有啥关系?拍大腿想通了——合着前半句是把春风比作人脸!识得这张“脸”,才看得懂后面那堆花。
撞见李教授讲坛视频
中午扒拉饭时候点开个冷门讲座回放,里头戴老花镜的李教授刚好掰扯这首诗。老头儿拍着讲台直嚷嚷:“重点在‘识得’俩字!当时朱熹下乡讲课,老百姓压根听不懂大道理,人家就用田埂边的野花打比方,说春风走过的地方——喏,这一片红的黄的紫的全是春风捎来的话!”
- 等闲=随意:田埂溜达都能撞见
- 识得=搞明白:花花草草全是春风的身份证
- 万紫千红=春天快递:哪哪儿都有这快递员的脚印
骑车验证顿悟时刻
下午骑共享单车去公园,蹬到坡顶突然刹住车——眼前桃树粉的像腮红,迎春黄的扎眼,还有堆叫不出名的野花紫乎乎连成片。风刮过的时候所有花枝都在晃悠,活像几百个小人儿朝你点头哈腰。猛一拍车座子:“这不就是‘万紫千红总是春’吗!”
回家赶紧在笔记本上划拉:
春风面=快递员——摸不着看不见,但人家留了满山遍野的签收单!古人写诗太贼了,愣是把天气预报写成悬疑片。说到底诗词哪有什么标准答案,就像我今儿骑车看到的花海,你觉得是春天刷的信用卡账单都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