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组织等级越高代表实力强吗?这4点你要清楚!

我自己也干了这事儿,主要就因为我之前在一家社会组织里头做志愿者,当时他们天天念叨啥等级多高,实力肯定强。结果,去年有一回,咱们那边搞了个活动,说是请了省里五级的机构来撑场面,大家都觉得稳赢了。我一看,诶,这不靠谱,就自个儿动手查了起来。

一开头,我先把手上能用的资料都翻了个遍,包括内部文件和网上公开的信息。我特地花了一周时间,约了好几个人聊聊,有公益圈的哥们儿,还加了微信直接问人家经验。聊完就记在笔记本上,乱七八糟的啥都写上,怕漏掉。结果发现,真不是等级高的就能牛逼哄哄。

这第一点,你得知道评估标准就是个框框

我开始看那些等级报告的表格,上面全是什么组织架构、制度建设这些条条框框。比如省级给的四星五星,好多都只看他们填没填完整表格,管没管好档案。结果我实际跑去看现场,那家所谓高等级的机构办活动时候,志愿者没几个,现场都乱了套。说白了,实力强不强,光看报告没用,得看真本事。

第二点,钱多不一定干得好

然后我就琢磨那些账本,比如年度资金公示啥的。我问了一朋友,他在市里搞过公益项目,他说有些人认为等级高代表钱多,那肯定能办大事儿。可查下来真不是:有家四级的,资金拨了上百万,但他们搞了个扶贫项目,光顾着买设备摆样子,根本没帮助受益人。所以实力,得看项目效果,光堆钱没用。

第三点,影响力靠人心

我又跑去社区做实践,跟受益人面对面唠嗑。我蹲点了一周,采访了二十多个大爷大妈,他们就怕那些高等级的组织高高在上。有回我去个大机构搞活动,等级排老高,但人家根本不搭理群众需求,大伙儿都抱怨。反倒是小团体级别低的,人少但天天跑腿,大家反而认他们实力强。这道理简单:实力不在级别,在你干了啥让人记住的事儿。

第四点,维护不维护是关键

这点是我做完记录才发现的。我跟团队复盘了一整天,把各种案例摆出来对比。发现有些高级别组织就是一开始冲上去,搞完活动拍拍屁股走了。结果回头再看,那些等级低的反而在默默坚持,比如年年去村里帮忙。这事儿提醒我:等级高可能是敲门砖,但实力要看长远,没维护的话,屁都不是。

整下来我花了两个多月,折腾挺累的。可弄完了回头想,这事儿真让我明白了,社会组织别光迷信等级高就我现在都跟朋友们说,看实力就得脚踏实地查查细节,省得上当受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