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家伙,这事儿挺有意思的!前两天刷抖音,老给我推送那些美得冒泡的西双版纳视频,里头全是高高架起来的竹楼,瞧着贼凉快、贼透气。我心说,这玩意儿到底是哪个民族住的?非得弄个明白,顺带也试试自己能不能整个小样儿出来。
第一步:满世界找答案
说干就干,我先把电脑抱大腿上查资料。百度、知乎、B站视频轮番上阵,关键字敲得噼里啪响:“中国 竹楼 民族”。跳出来一堆结果,全是“傣族”!还顺藤摸瓜发现这竹楼有个学名叫“干栏式建筑”,咱不整这文绉绉的词儿,就叫它“竹脚楼”。
越看资料越觉得傣族老乡是真有智慧!为啥房子要架那么高?答案来了:
- 防潮防虫:西双版纳那地儿雨水多,地上湿气重,蛇虫鼠蚁满地爬。把家支棱起来,水泡不着,小动物也难爬上来,睡觉踏实!
- 通风凉快:架空了四面通透,风一吹,上上下下都凉快,天然空调房,省电!
- 省材料好搭:竹、木头这些玩意儿树林子里有的是,砍回来就能用,屋顶铺上茅草或瓦片,成本低得很。
看完我拍大腿了,这设计,绝了!纯粹是为了跟热带那鬼天气斗智斗勇琢磨出来的生存之道。
第二步:动手!搞个小模型试试水
光看不过瘾,我得亲手鼓捣鼓捣。没条件去西双版纳砍竹子,直接跑装修市场买了现成的毛竹杆子和便宜松木板(用不起柚木!),又搜罗了麻绳、锯子、美工刀,家里工具箱翻了个底朝天,凑合着开工。
难点1:支架怎么立稳?
照着图片,拿短木块当底座立柱,竖了几根上去。想用传统榫卯?算了,那玩意儿难度系数太高。转头翻出我爹修水管剩下的铁丝,硬拧!把几根柱子绑得死死的。别说,拽都拽不动!老祖先用藤条绑,咱用铁丝也没毛病。
难点2:屋顶咋成型?
想弄成那种人字顶,两头坡度又高又陡,中间还带个歇山顶样式。拿几块长条泡沫板比划来比划去,怎么摆都觉得别扭。蹲地上愁了半天,灵机一动:先把中间那根主梁架稳当了!然后两边斜着铺竹棍当檩条,一点点调整角度,再蒙上一层麻布假装草排。搞定!虽然离真的傣家竹楼差十万八千里,但勉强有个样子了。
难点3:地板和楼梯太糙!
用剩下的薄木板铺了个简易地板,走上去嘎吱响。楼梯更寒碜,就几根砍短的竹竿用铁丝捆着,一脚踩上去晃晃悠悠,贼考验平衡感。
第三步:完活儿!痛并快乐着
捣鼓了两天,手上被竹刺扎了好几个眼儿,脖子也酸得不行。不过看着眼前这个歪歪扭扭、全靠铁丝撑着的“迷你竹脚楼”,心里还真有点得意!我特意把它放在阳台阳光最毒的地方,里头真比外面阴凉不少,风一吹过,模型通风口呜呜作响,挺像那么回事儿。
一哆嗦:实践出真知
累瘫在地毯上,看着这粗糙的模型,反而特理解傣族老乡的智慧了。这竹脚楼,根儿上就是跟老天爷打交道的本事:
- 脑子太活:就地取材,环境逼成啥样,就捣鼓出啥样的房子,聪明!
- 省钱耐用:花小钱办大事,茅草竹子挡风遮雨几十年。
- 通透凉快:大热天里最重要的就是通风!这设计凉快效果杠杠的。
- 高跷防害:防潮防虫,生活舒坦多了!
正自我陶醉,狗蛋(我弟)哐当一脚踩过来抢着要拍照,我的小竹楼差点给他踩塌了半边!心疼得我直抽抽,但转念一想:哎哟我去,这不更证明人家真家伙牢靠么?我这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,哪能比!老祖宗传下来的活计,不服不行。真想去版纳住上一回,不,关键是踩着我那朋友的肩膀在人家真竹楼前面拍个傣族服装照,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