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刷短视频看见个老中医把脉,弹幕都在刷"望闻问切yyds",突然就琢磨这法子到底谁发明的。以前光知道是中医祖传功夫,具体谁整出来的还真没细究过。
第一步:网上瞎搜
打开百度敲"望闻问切创始人",蹦出来满屏养生广告。翻了十几页全是讲怎么用这招看病的,偶尔提到"古代名医"四个字就算给面子了。气得我直接上知乎搜,结果更离谱——有说是华佗的,有扯扁鹊的,还有个高赞答案信誓旦旦讲是李时珍搞的,把我给整懵了。
第二步:查书踩坑
翻出压箱底的《中医入门》,目录里压根没提这茬。跑去图书馆古籍区,管理员大姐指着两米高的《黄帝内经》让我自己找。蹲了三小时看得眼冒金星,终于在第N卷发现"诊病必察其上下,适其脉候,观其志意"这么句玄乎话,连"望闻问切"四个字都没凑齐。
正打算放弃时,角落里灰扑扑的《难经校注》突然砸我脚上。捂着脚脖子捡起来翻,第61回明晃晃写着:
- 望而知之谓之神
- 闻而知之谓之圣
- 问而知之谓之工
- 切脉而知之谓之巧
抬头看作者署名——战国秦越人,备注栏三个小字晃得我眼疼:扁鹊著。
第三步:找人验证
连夜骚扰中医院毕业的表哥。电话那头嗤笑:"现在才搞明白?就是写《难经》那位!"原来扁鹊当年给蔡桓公看病,从头到尾没用过仪器,光靠眼睛看脸色、耳朵听呼吸、嘴巴问症状、手指摸脉搏,愣是把病情安排得明明白白。表哥还补刀:"人家两千多年前搞出来的四诊法,现在三甲医院照样在用!"
回家路上琢磨这事挺有意思。最牛的技术往往土得掉渣——不用抽血不用拍片,就靠眼耳口手四件套,居然能撑起中医几千年。难怪老话说"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",古人诚不欺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