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?古人总结的做事教训要记牢

今天整理书架时翻到《左传》影印本,突然想起老话里常说的"一问三不知",到底指哪三不知?这事儿困扰我很久了。上周开项目复盘会,领导问新来的实习生项目进度,小伙子支支吾吾答不上来,现场气氛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。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现代版三不知吗?

扒资料差点被绕进连环坑

回家就翻开那本快散架的《左传》,在"晋荀瑶帅师伐郑"那段死活找不着出处。急得我满脑门汗,干脆把压箱底的《幼学琼林》也拽出来。在典故篇角落里终于逮着了:"始中终三者,皆不能知"。古人这弯绕的,敢情是讽刺那些打仗连敌情始末都搞不清的糊涂蛋!

三套说法差点逼疯强迫症

接着上网查现代解释,结果更懵圈:

  • 有说不知起因、经过、结果
  • 有扯不知时间、地点、人物
  • 甚至冒出不知己、不知彼、不知战的军事版

抱着三本辞海对比到半夜,发现还是《左传》原版最实用——做事连基本情况都摸不透,活该踩坑!

拿同事当小白鼠实战检验

第二天蹲守复印机旁堵住项目助理:"张姐,上回供应商投诉那事儿,您给捋捋?"她张口就答:"采购说物流的问题..." 我立刻搬出三不知模板:"停!先说怎么吵起来的(始),再说中间换了几次货(中),赔钱方案谁拍的板(终)?"

张姐当场卡壳,脸红得跟复印机的警示灯似的。下午就看她抱着文件筐挨个部门补课,这古人智慧还真管用!

把三不知炼成工作防坑指南

现在我的笔记本每页都画着始→中→终三格:

  • 接新任务先填起因背景格
  • 执行时随时更进展变化格
  • 收尾前检查结果复盘格

上周和客户扯皮安装费,我直接把记录本拍桌上:"您看,3月5日申请时没提附加服务(始),中途四次变更需求记录在这(中),最终报价单您签字的(终)"。对面主管尬笑两声就认账了。

厨房里也逃不过三不知魔咒

昨晚腌酱黄瓜翻车才醒悟,古人智慧放哪儿都好使:

  • 光记得要腌三天(终)
  • 忘了查老黄瓜得去籽(始)
  • 更不知道中途要翻缸(中)

得!现在冰箱里泡着半缸烂黄瓜,老婆罚我刷三天碗。所以老祖宗说得对,甭管职场还是灶台,漏掉哪个"不知"都得栽跟头!

翻着我那本画满三格的工作记录,突然发现去年踩的坑多半栽在"中"字格——总以为过程自己能记住,结果不是忘交关键材料,就是错过截止时间。这周开始连买酱油都按三格法记:为啥买(老婆骂瓶子空了)→ 买时注意啥(看清酿造级)→ 用后要放哪(冰箱门第二格)。古人这教训,真得拿小本本刻脑门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