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刷小红书又被忘忧草刷屏了,拍照的姑娘们围着黄花菜摆造型,文案清一色写着“文艺天花板”。我心里咯噔一下:这不就是乡下喂猪的黄花菜亲戚吗?咋突然变网红了?今天就带你们扒一扒这玩意儿的老底。
实践第一步:亲身体验网红同款
大清早开车直奔郊区种植园。老板叼着烟笑:“城里人真怪,这破草有啥好拍的?”递给我把剪刀,自己蹲田埂刷抖音去了。我猫着腰钻进去,嚯,花苞跟小黄灯笼似的鼓着,手指头一碰就颤悠悠的,倒是有那么点脆弱的美感。
举手机咔咔拍了半小时,镜头里黄花配蓝天挺上镜。发朋友圈配文“与忘忧草共舞”,点赞噌噌涨。可转头看见泥巴糊满的运动鞋,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拎着竹筐采这玩意儿喂猪,猪啃得咔嚓响——这落差感绝了。
实践第二步:刨根问底查户口
晚上扒拉县志发现大惊喜:忘忧草在咱这儿活了上千年!《诗经》管它叫“谖草”,古人真拿它编段子:“谖草能吃能看,妈见不愁!”白居易更绝,被贬江州时写下“杜康能散闷,萱草可忘忧”,跟现代人“奶茶续命”一个套路。
- 查《本草纲目》差点笑喷:李时珍说煮根能利尿,合着古人靠撒尿解忧?
- 翻民国画报惊呆:旗袍女子人手一束忘忧草,妥妥初代文艺女神标配
实践第三步:拆解爆火DNA
把资料摊了满桌,突然瞅见电脑弹窗跳新闻:#当代年轻人焦虑指数飙升#。电光火石间全串起来了——哪是草有什么魔力,分明是打工人急需救命稻草!你们看:
- 商家把土名改“忘忧草”,直接戳中社畜痛点
- 嫩黄花苞比蔫巴的食用款上镜百倍
- 诗经背书+民国情怀,文青朋友圈装逼刚需
真相让我哭笑不得:种了二十年萱草的老农听我分析完,烟头一掐:“早说!明年地里全改种观赏品种,老子也挂块忘忧解压体验基地的牌子!”
所以哪是草会解忧?不过是疲惫的现代人,在黄花菜地里给自己造了场逃离996的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