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个跟大伙儿唠唠我折腾了小半月的“全球母亲节习俗大摸底”,可把我累够呛!这事儿得从上周二说起——我瘫沙发上刷手机,满屏都是母亲节广告,突然就寻思:全世界的妈过节都吃蛋糕收康乃馨?不行,我得亲自扒拉清楚!
第一步:翻箱倒柜找资料
我先冲进市图书馆,跟档案室大爷软磨硬泡半天,老头儿才从犄角旮旯给我拖出一摞灰扑扑的民俗册子。好家伙!光欧洲各国过节的日期就看得我眼晕——英国佬管母亲节叫“Mothering Sunday”,居然要按教会日历推算,整得跟密码似的!最绝的是希腊人,册子里写他们扛着橄榄枝游街,还给老妈唱圣歌?这阵仗我真想象不出来!
晚上回家接着扒拉外国网站(英文看得我头皮发麻),瞅见墨西哥人过母亲节那叫一个热闹!5月10号当天餐馆爆满,街头乐队挨家挨户给当妈的唱歌,唱完还能收小费。我当场拍大腿:这才叫过节!
第二步:跨国连线碰一鼻子灰
想起留学日本的表弟,立马视频call他。镜头那边他正嗦拉面,听我问“日本人咋给妈过节”,直接乐喷了:“哥这边儿流行送白色石竹花!可你猜怎么着?花店一到五月就涨价三倍!”更损的是他补刀:“去年我姑收花时候是不是念叨不如买二斤排骨?” 咳,果然亲妈都一个样!
不甘心又托澳洲打工的闺蜜打听,结果她发来段视频差点笑死我——几个澳洲壮汉穿着围裙,在社区广场支棱起BBQ烤架,挨个给带娃的妈妈送烤肠。闺蜜扯嗓子喊:“瞅见没?我们过节就讲究让妈歇着,男的干活儿!”
第三步:实操翻车现场
琢磨着给我妈整点洋气的,先试了日本那套:买白玫瑰代替石竹花(花市跑三圈没找着),恭恭敬敬递上还鞠一躬。结果我妈攥着花一脸懵:“这得多少钱?蔫了能炒鸡蛋不?” 得,文化输出失败!
昨儿个又学墨西哥的招儿,提着蓝牙音箱在小区凉亭开“演唱会”。刚嚎完半首《茉莉花》,隔壁张大爷抡着太极剑冲过来:“小兔崽子!我老伴儿心脏支架刚装半年!” 吓得我抱头鼠窜,赔了一篮子鸡蛋才平事儿。
第四步:整点实在的
今早蹲菜市场跟卖菜阿姨唠嗑,倒扯出个暖心细节:云南佤族过节时闺女要给老妈梳头,泰国人得跪着献茉莉花环。东北阿姨一针见血:“整那些洋景有啥用?你妈缺的是你陪着吃顿饺子!” 醍醐灌顶!立马冲回家擀皮剁馅儿,我妈边包饺子边乐:“这回像人话了——少放点盐!”
折腾半月的血泪
- 欧洲人过节透着股教堂味儿,花里胡哨的规矩多
- 美洲人能把母亲节过成狂欢节,嗓门大就是孝心足
- 亚洲人讲礼节重形式,可礼物总被妈嫌不实用
- 非洲兄弟载歌载舞,就是学起来容易挨揍
说到底,管他哪国习俗,全折在亲妈的实在话里:少作妖,多做饭,有空回家蹭顿饭就是孝!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