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怎么开始玩这个AIR玩意儿
有一天,我盯着电脑屏幕发呆,突然冒出个想法:要是能做个软件,既能在电脑上用,又能搬到手机里跑,那该多爽。比如,做个简单的记事本小程序,记下每天的零碎事儿,然后随时随地能打开看。结果一问朋友,他们都推荐我试试Adobe AIR,说是什么跨平台的好帮手,一下子开发出来,哪儿都能装。
我性子急,二话不说就下载了AIR软件。打开官网(别问地址,我懒得记),点了个大大的“Download”按钮,几分钟就下好了。安装的时候,还挺顺的,一步步点“下一步”,填点个人信息,就完事了。桌面多出个图标,看着黑乎乎一个AIR符号,有点酷又有点神秘。
捣鼓学习,折腾出一堆糗事
我就开始琢磨这玩意儿怎么用。打开AIR工具包,里面有个小教程,说是用啥ActionScript写代码——听起来高大上,就是个写脚本的东西。我先照着例子整:想做个按钮,点击后弹出“你好世界”。结果,代码敲进去,编译的时候出错,提示什么“变量未定义”。我懵圈了,这啥意思?又反复检查,才发现少了个分号,真是粗心大意。
搞定了基本操作,我胆子大起来,想试试跨平台的实际效果。先把软件打包成电脑版exe文件,运行顺畅,按钮点一点就弹消息,美滋滋。然后,转到手机应用制作,选了安卓平台。打包过程中,又卡壳了,提示需要啥权限设置。我搜了一圈(没看链接,就是瞎点工具里的帮助文档),才明白还要手动配个xml文件,指定应用名字和图标。这步可真麻烦,来回试了几次,总算把包打出来,装进手机里能用了。
过程中最头疼的是:运行在不同设备上,反应慢半拍。电脑上按钮秒开,手机上就卡顿几秒,特别是用旧手机测试时,简直在爬行。我猜,AIR虽然号称跨平台,但处理起来不如专门写的流畅,得调调优化参数。
捣腾出个真东西,才悟透AIR的底细
折腾快一周,我终于成功搞定一个小应用:是个简易时钟,显示当前时间,加了点自定义配色功能。电脑版和安卓版都试过,基本能用,时间也准。虽然界面挺糙,按钮排得歪歪扭扭,但自己看着乐呵。回头一想,整个过程让我彻底搞清了Adobe AIR是啥——说白了,它就是个工具包,把你的代码变魔法,让同一个软件能在多个平台上跑,省时省力。
- 好处很明显: 开发一次,通用各处,不用重写手机版或电脑版代码。
- 缺点也露馅: 性能不太稳,有时候出bug没头没脑的,调试起来费劲。
这AIR现在也不太流行了,很多新工具如雨后春笋冒出来。我跨平台工具是但要看需求大小;搞个小玩意儿还行,玩大了就得换辙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