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想再问时间都去哪儿了?掌握这些技巧让每天不虚度。

这日子过得是真快,一眨眼又是一天,一周,一个月。我老琢磨,我这时间都跑哪儿去了?明明感觉自个儿也没闲着,但一天到晚好像又没干成啥正经事儿,心里头那叫一个不得劲儿。

下定决心,必须搞明白

前阵子,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,尤其是晚上躺床上的时候,回想一天干了脑袋里一片空白,顶多就剩下刷了多少短视频,看了几条八卦新闻。不行,我寻思着,我得把这事儿给弄明白了,不然这时间不明不白地溜走了,也太亏了。

我决定开始记录我的时间。咱也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APP,我就找了个最土的办法,拿个小本子,外加手机备忘录。从早上睁眼那一刻开始,干了大概花了多久,我都给它记上。

不记不知道,一记吓一跳

就这么坚持记了一礼拜,我把记录拿出来一汇总,您猜怎么着?我自己都吓了一大跳!

  • 摸鱼时间远超想象: 我一直以为我工作挺专心的,结果发现,工作中途拿起手机回个微信、刷个朋友圈、看个搞笑视频的零碎时间加起来,一天轻轻松松就一两个小时没了!这还不算正儿八经的午休。
  • 无效信息摄入太多: 每天花在各种APP推送、新闻、短视频上的时间,简直触目惊心。大部分内容看完就忘,对自个儿没啥实际帮助,纯粹就是打发时间,或者说是被时间打发了。
  • 重要的事情总拖延: 那些真正需要花心思、动脑子的事情,我老是习惯性地往后推,想着“等会儿再做”、“明天再说”,结果就是拖到手忙脚乱,或者干脆就没做。
  • 瞎忙活也不少: 有时候看似忙忙碌碌,是在做一些不重要、不紧急的事情,或者是在几个任务之间来回切换,效率低得很。

看着这些记录,我真是有点脸红。原来我的时间,大部分就是这么悄无声息地被这些“小偷”给偷走了。

开始动手,一点点找回来

知道了问题在哪儿,接下来就得想办法解决了。我也没指望能一下子变成时间管理大师,就想着能改一点是一点。

第一步,减少干扰。 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看手机的频率。工作的时候,尽量把手机调成静音,或者放到自己不容易拿到的地方。那些乱七八糟的APP通知,能关的我都给它关了。你还别说,这么一弄,感觉被打断的次数确实少多了,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了。

第二步,分清主次。 我学着每天早上或者头天晚上,花个几分钟,把自己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个清单。然后标出哪些是必须完成的,哪些是比较重要的。这样一来,心里就有数了,不至于像以前那样,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啥也没干

第三步,利用碎片时间。 以前等车、排队的时候,我基本都是掏出手机瞎看。现在我会想,能不能利用这点时间干点别的?比如看几页电子书,或者思考一下工作上的事情。虽然时间短,但日积月累下来,也能有点收获。

第四步,允许自己放松,但要有度。 我也明白,人不是机器,不可能一直紧绷着。所以放松娱乐是必须的,但得给自己设个限。比如看短视频,以前可能一刷就是一两个小时停不下来,现在我会告诉自己,就看半小时,到点就停。

这么实践了一段时间,感觉确实有点变化。虽然还是会觉得时间不够用,但心里踏实多了,至少我知道我的时间大部分花在了哪儿,也知道自己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事情。焦虑感也减轻了不少。这感觉,挺以后还得继续琢磨,继续改进,毕竟把时间抓在自己手里,这日子才过得有滋味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