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阵子在家,也是闲着没事干,就寻思着找点啥电视剧瞅瞅。平时就爱看点贴近生活的,家长里短的那么些事儿。刷手机的时候,不知道咋就刷到了这部《春天里》,瞅着海报上那些个面孔,有点眼熟,感觉像是讲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。
起初的印象与观看的动力
我是冲着这剧名去的,“春天里”,听着就挺有希望,挺暖和的。再一看简介,说是讲几个农民工兄弟进城打拼,在北京盖房子的事儿。你还别说,这题材一下子就勾起我兴趣了。我老家那边,早些年出去闯荡的年轻人,多了去了,不少也是去大城市干建筑的,吃了不少苦。
我寻思着,这剧估计能拍出点真实感,看看他们是怎么一步步奋斗的,也能让咱了解了解这个群体的不容易。当时也没多想,就点开第一集看了起来。
观看过程中的点点滴滴
刚开始几集,主要就是讲铁振国他们几个兄弟怎么从老家出来,怎么找到活儿,怎么在工地上吃住。那条件,确实挺艰苦的,住的工棚,吃的也简单。这些细节,我觉得拍得还行,有点那个年代的味道。
铁振国这个角色,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特能吃苦,有股子冲劲,认死理。他想在北京站稳脚跟,想干出一番事业,这个劲头是好的。
然后就是感情戏了。春妮这个角色,真是让我又爱又恨,或者说,看得我有点闹心。她跟高中、铁振国之间的那点事儿,拉拉扯扯的。你说她不喜欢高中,又一直不把话说死,吊着人家似的,让人家觉得还有机会。你说她喜欢铁振国,俩人又各种误会,各种错过。看得我有时候都替他们着急。
我记得有几段剧情,印象还挺深的:
- 他们在工地上抢活干,为了多挣点钱,那种拼劲。
- 铁振国他们几个兄弟之间,有时候也会有矛盾,有争吵,但关键时刻还是能拧成一股绳。
- 还有就是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,过年回家那段,看着也挺有感触的。
看着看着,有时候也会觉得有些情节有点太戏剧化了,或者说太巧合了。比如某些困难的解决,有时候感觉有点轻松,现实中可能没那么顺利。还有些人物的转变,偶尔会觉得稍微快了点,铺垫不是特足。
观后的一些思考和感受
整部剧看下来,有感动我的地方,也有让我觉得有点遗憾的地方。感动的是那股子不服输的奋斗精神,那份兄弟情谊,还有小人物在大城市打拼的辛酸和坚韧。
就像有些评论说的,有些地方可能跟真实的建筑行业现状比,还是有点美化或者说理想化了。不过电视剧嘛毕竟是艺术创作,肯定会有一些加工。它主要还是想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。
最让我有点感触的是,剧里的人,不管是铁振国还是春妮,他们都在努力地生活,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幸福。虽然过程挺曲折,也犯过错,但最终都还在往前走。
看完之后,我就在想,咱们普通人过日子,不也就是这样嘛起起落落,有欢笑也有泪水。关键是心里得有个盼头,得有股劲儿。这部《春天里》,虽然算不上啥完美无缺的经典,但它确实让我回味了一下那个年代,也让我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多了一份理解和敬意。算是一次还不错的观剧体验,至少打发了不少时间,也引发了自己的一些小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