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有你倒牛奶背后探因(疯狂打投该停止了)

那天刷着朋友圈,突然看到#粉丝倒牛奶#的热搜,整个人都懵了。一箱箱好好的牛奶,哗倒进沟里,就为了瓶盖里那点二维码?看得我心口疼。这事儿不能光骂几句就完,我得自己捋一遍,看看这破事儿到底怎么发生的。

第一步:先搞明白他们在干啥

抓过手机就开始搜“打投”,铺天盖地的信息砸过来,才搞明白这“打投”就是“打榜投票”的简写。核心就一条:粉丝砸钱买赞助商的产品,拿到瓶盖里的二维码或者包装里的投票卡,给偶像投票。票数越高,偶像出道的机会越大。

重点来了:
  • 投票码是实体的,必须买了产品才能拿到。
  • 一个账号每天投票有限制,想投更多?买更多产品呗!
  • 大量奶堆手里,保质期不等人,根本喝不掉。

第二步:自己跑超市,亲眼看行情

扛着相机跑去楼下大超市,直奔节目赞助的牛奶柜台。好家伙,好几个姑娘扎堆在那儿,一买就是整箱整箱地搬,扫码的小哥都忙不过来。旁边收银大姐跟我唠嗑:“这阵子老这样,好些人只拆包装扫码,牛奶都不要,搁那儿。”

顺她手指看过去,墙角还真堆着几箱开过封的牛奶,包装都撕烂了,里头奶盒愣是没动。我问大姐这咋处理,她撇撇嘴:“能咋办?到期只能扔呗,心疼也没法子。”

第三步:假扮“打投人”,体验一把

心一横,我掏出刚取的二百块,也拎了一箱牛奶回家。包装拆开,取出卡片,手机下载了投票 APP,注册、绑定、扫码……一套流程走完,盯着手里那箱奶愣神:我这二百块,就换了几票?剩下的奶咋办?一家子拼命喝,一天干完半箱已经是极限,剩下的眼瞅着要过期,一股子绝望感压下来。这哪里是追星,简直是逼人玩倒奶!

第四步:揪住平台和赞助商的小辫子

坐下来冷静扒拉规则,火气又上来了。节目组和赞助商这算盘打得叮当响:

  • 为啥不直接线上投?非要扫实体码? 不就为了硬把销量逼上去?销量=白花花的银子!
  • 投票为啥捆绑产品? 摆明了割粉丝韭菜,而且一割就是两茬,买奶掏钱,还得花钱雇人“消化”奶。
  • 为啥不限制单个账号投票上限? 设低了粉丝怎么上头?粉丝不上头,怎么冲销量?

这套路一环扣一环,粉丝成了被赶着跑的肥羊,赞助商和平台盆满钵满,背锅的只有被浪费的牛奶和无辜的粉丝。

第五步:憋不住了,必须说点啥

抓着头皮写记录,越想越憋屈。这操作太恶心了。浪费粮食可耻,这道理小学生都懂,那些大平台能不明白?说到底,就是被资本牵着鼻子走,眼里只有钱,哪管你奶会不会过期?哪管你粉丝的钱包空没空?

早上买菜又碰见收银大姐,她压低声音说:“这牌子奶又涨了五毛,说是被粉丝买爆了……啧啧。”听着心里更堵了。疯狂打投这种畸形玩法,是时候彻底叫停了!粉丝再爱偶像,也不能当冤大头。平台和赞助商要是还有点良心,就该把这规则砸个稀巴烂。否则,不光奶会发霉发烂,人心也得跟着发霉发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