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我闲着没事,翻翻旧书堆里的一本唐诗集子,突然就扫到那句“蓬山此去无多路”。这句子听着耳熟,但又想不起是哪来的。我就琢磨了,难道是什么神秘仙境的故事吗?寻思半天也没头绪,就决定去探探这个历史源头。
我二话不说打开电脑开始搜资料。先是在搜索引擎里输了这个句子,结果跳出来一堆乱七八糟的网页,有说是仙侠小说的,有说是游戏台词的,还有胡说八道是网红创作的。看得我头都大了,心想这哪儿靠谱!回头看看书架,发现一本泛黄的《唐诗全注》,我就把它拽出来,一页页翻着找。翻了将近半小时,才在角落里翻到李商隐的诗集部分,看到注释说这句话出自他的《锦瑟》,还引用了个古书。这下我心里一亮,觉得有点眉目了。
继续深挖庄子那老书
注释里提到源头是庄子,我就跑去本地图书馆的旧书区折腾。找了一下午,终于在古籍架上发现一本发黄的《庄子集注》,小心翼翼地打开看。还真有惊喜!在《逍遥游》那部分,提到蓬山是道家仙境,说那地方离人间不远,但凡人去不了,得靠境界提升。李商隐这诗贼聪明,是把庄子的话改成了自己的句子,意思仙境就在眼前。我这心里咯噔一下,总算弄清楚了一环。我又跑去问社区里的刘大爷,他是以前教历史的退休老师,跟他边喝茶边聊这事儿。
- 刘大爷听了,点点头说:“你小子没白查,庄子那老话是老祖宗对理想世界的幻想。”
- 他还补充:“唐代诗人爱玩这种引用,李商隐搞成诗句,是为了抒情。”
- 听完后,我赶紧掏出笔记本来记下。
整个过程折腾了两三天,从翻书到访谈,才搞明白这句子是诗人心底的对仙境期盼。写成分享后,感慨道:历史真像根链条,后人随手一扯就带出老故事。现在把它写出来,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,要探索啥事儿,还是得从老根子下手稳当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