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亲审讯室与儿子抱头痛哭如何避免发生?专家给出三条实用建议!

上周五家里闹得不痛快,我跟我儿子小宝差点在客厅上演一出哭戏大戏。平时他16岁了,青春期脾气特别冲,啥事儿一不顺他心就炸毛。起因是周末我喊他一起去乡下看爷爷,他倒说“我才不去,要在家打游戏”。我火气上来,像审犯人一样吼他:“你懂不懂事?爷爷这么大年纪了!”他立马回怼:“你天天管我,烦不烦!”眼瞅着我们要抱头痛哭收场,我就想起专家提过避免这种场景的窍门。

为啥我会实践这个

之前刷视频看过专家支招,说这种情况不是新鲜事。我看完心想,我们家咋老这样?每次一吵起来,我嗓门大,他眼泪直流,两败俱伤。那天回家后,我就翻出笔记,专家列了三条建议:

  • 第一条建议:提前预防冲突,别等火头上脑再行动
  • 第二条建议:发生口角时,用点小技巧控制自个儿情绪
  • 第三条建议:事后找点乐子修复关系,别光道歉没行动

我琢磨着,这得试试看,万一管用?总比老打冷战强。

实践第一条建议:提前预防冲突

第二天,我起了个大早,想着不能干等出问题。专家说预防是关键,我就主动出击。小宝睡懒觉起床,我没像以前直接闯他房间催他,而是悄悄扒门口听了听动静。他正打呼噜,我深吸一口气,溜到厨房做了份煎饼果子。等他打着哈欠出来,我笑嘻嘻递盘子:“小宝,来吃早饭,咱边吃边唠唠周末安排。”

这招真灵!他没以前那么戒备,边吃边嘀咕:“爸,下周再去看爷爷,我约了同学开黑。”我忍住没发飙,顺着话头问:“开黑啥时候结束?爷爷那边说好了。”结果他乖乖定了个计划,也没顶嘴。预防好了,火药味直接灭了大半。

实践第二条建议:情绪控制的小把戏

午饭后,事情来了波转折。他又拿着手机泡游戏,我喊他帮忙洗碗,他哼哼唧唧不动弹。刚想吼出来,我记起专家的话:控制情绪,别当场爆炸。我就闭眼默默数数,从1数到10,完了咳嗽一声:“小宝,我有点急活干不完,你搭把手呗?”专家说要用“我”开头表达感受,不直接指责。

  • 先深呼吸数数
  • 不说“你为啥不干活”
  • 改说“我现在有点着急”

他一听这软乎话,愣了一下:“?你等着,打完这局就动手。”过会儿真洗了碗,没吵架没哭嚎,我自个儿暗爽了好一阵。

实践第三条建议:找点乐子修复关系

当天晚上,我觉得光说不做太假,该走专家第三步:搞点共同活动修复裂痕。以前吵完,我俩都各回各屋闷气,这回我拉他去楼下打篮球。我说:“小宝,今晚月色不错,咱父子俩打球去!”他没好气地瞪我一眼,但还是拎了球鞋跟出来。

球场成了和好基地,他一打嗨了忘事儿,还教我咋投篮准。我故意失误,逗他笑场,他捶我一拳:“爸你太菜了!”专家建议说,这种乐子事儿能解心结,确实一点儿不假。以前吵架后像隔了堵墙,现在蹦跶一通,关系顺溜多了。

结果和我的反思

现在一周过去,我们家再没闹过哭哭啼啼。小宝还是那倔脾气,但火药少了一半。我算明白了,专家建议挺实在的:提前预防省得干架,情绪上来数数冷静,事后玩点嗨的粘感情。以前老把教育搞成审讯,硬碰硬当然炸锅。实践下来,亲子关系暖和了不少。大伙儿要碰上这档子事,别急,学学这三招准没错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