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得从我上个月喝茶说起
那天泡了杯老枞,窝在阳台刷剧,弹幕里飘过一句“这老头过得跟梅妻鹤子似的”。这词儿听着耳熟,具体啥意思来着?当时脑子就跟卡壳似的,模模糊糊觉得是讲隐士的,但“梅妻鹤子”四个字拆开看——梅花老婆?仙鹤儿子?这不是闹着玩么?越琢磨越不对劲,愣是把我那口茶给喝岔了气,咳嗽半天。
查资料差点查疯魔
我这人轴,想不明白的事儿非得弄透。先翻手机,输入法打“梅妻鹤子”跳出一堆旅游广告,要么是卖梅花盆景的,气得我把手机撂一边。又把书房那摞积灰的诗词集子扒拉出来,《宋词三百首》封皮都沾手。一本本翻,眼都快看花了,在《梦溪笔谈》的注释角落瞄见一行小字,提到个人名——林逋。林逋是谁?赶紧又翻《北宋文人传》,好家伙,书页脆得掉渣,得捏着边儿小心翼翼看。
原来林逋是宋代一个特立独行的隐士,住杭州孤山,一辈子没娶老婆。人家问他咋不成家,他指着满山梅花和养的一对白鹤说:“这就是我老婆孩子!” 书里写他平常就种梅、赏鹤、写诗。我琢磨着这心态,跟现在年轻人养猫养狗当“主子”似的,只不过人家玩得更文艺,搞的是“梅妻鹤子”,境界全在诗里了。
原来比字面意思深得多
光知道典故还不够,得弄明白为啥后人用“梅妻鹤子”形容隐士生活。我找出钢笔在本子上画重点:
- “梅”和“鹤”都不是寻常物:梅是岁寒三友,鹤是仙禽,自带清高出尘的标签。
- 林逋是真把它们当家人:这不仅仅是喜欢,是投入了真感情去陪伴,替代了世俗的婚姻亲情。
- 指向一种极致纯粹的生活状态:放弃功名利禄、家庭牵绊,只与自然和雅趣为伴。
合上本子,突然就懂那句弹幕了。说老头像“梅妻鹤子”,不就是讲他活得超脱嘛不操心儿孙事,养点花鸟虫鱼,自得其乐。这词儿现在听着高雅,细想还真透着股单身汉的潇洒与孤寂,有点意思。
走趟西湖才算真明白了
纸上得来终觉浅!周末一抽空我就奔孤山去了。西湖边游客乌泱泱的,林逋墓和放鹤亭那块倒清静。站在放鹤亭看湖上泛舟,想象林老头当年在这儿喊鹤回家的场景。风里真能闻到梅香(腊月没真梅,是旁边的腊梅),远处有水鸟扑腾。那一瞬间,脑子里背的书全活了:什么叫“疏影横斜水清浅”,什么叫梅是他的心头好、鹤是他的牵挂。这“妻”与“子”的感情,说到底就是他把命根子都寄托在清风明月、草木禽鸟上了,比有些半吊子文人挂在嘴边的“寄情山水”实诚得多。
回家路上我琢磨,现在人也想“隐居”,无非是朋友圈屏蔽老板,周末进山拍个照。真要像林逋那样几十年守着孤山,把梅花和仙鹤当命看,别说放古代也没几个人扛得住。所以“梅妻鹤子”这词儿,美的不是画面,是里头那份决绝的孤傲劲儿,普通人,羡慕羡慕就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