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儿个下午翻资料库的时候又瞄到“温思默克”这名字,老觉得哪儿不对劲。以前查贵族谱系总绕不开他们家,但正经记载就特么两行字:祖上封过伯爵,19世纪产业挺大,后来蔫儿屁了。这点破信息塞牙缝都不够,我这暴脾气一上来,非把这家族的裤衩子都扒出来不可!
第一步:翻烂图书馆陈年垃圾堆
大清早扛着保温杯蹲市档案馆,专门找虫蛀的旧报纸。管理员看我跟看贼似的,结果还真在1887年《商报》角落扒拉出条广告——他们家纺织厂清仓大甩卖,仓库地址写得明明白白。等掏出手机想拍,那老头突然吼“闭馆了闭馆了”,差点把我保温杯吓飞。
第二步:杀到乡下装孙子
按报纸地址摸到邻省山沟里,纺织厂早变养猪场了。蹲村口小卖部门口跟老头老太太唠嗑,递烟递到第三包,终于有个豁牙老太拍大腿:“嗐!老温家坟头都在后山让野猪拱平喽!” 摸到山腰果然只见杂草堆,墓碑早让人撬去修河堤了。
正骂娘,隔壁放羊大爷突然插话:“他家三姨太丫鬟的儿子还住镇上!” 扭头就往镇上冲,结果找到个耳朵背的老头。扯着嗓子喊半小时,人家从炕席底下抽出本糊满油渍的流水账——敢情是1912年逃难时顺出来的厨房采购单!
第三步:破账本里憋大招
当晚摊开账本差点熏晕过去。这厨子字丑得跟蟑螂爬似的,但五月节采买记录露了马脚:
- 火腿二十斤:备注“东院那位要的”
- 洋烟六匣:写“三少爷房补货”
- 砒霜三钱:直接标“二姨太嘱”
卧槽这还了得?赶紧把发霉的账页拍照放大,发现更多蹊跷:每月初八固定买双份阿胶,每次都写“送老地方”;偏偏1911年重阳节后这项采买断了档。
憋了个大的
凌晨三点瞪着满墙照片发呆——东院仓库地图+三少爷抽大烟传闻+砒霜采购记录+神秘的月初八——突然把1910年地方志火灾报道拍桌上:温家仓库失火那天正是农历初八! 账本里消失的“阿胶”根本是障眼法,真正消失的是管仓库的账房先生!再翻族谱,这账房居然跟二姨太是同乡...
等太阳晒屁股才回过神,温家哪是落魄败亡,根本是蛇精病窝里斗把自己整绝户了!现在瞅着桌上这堆烂纸,感觉像拼完千片拼图发现印错图案——瞎忙活半天,就挖出堆狗血破事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