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灿乌云里如何赏析?轻松掌握古诗解读5步法

昨天大清早翻《唐诗三百首》,突然卡在杜牧那句"银烛秋光冷画屏"上。你说这"冷"字到底在说蜡烛冷还是人心里冷?抓耳挠腮半小时愣是没琢磨明白,气得我差点把书塞冰箱里冻上。

后来一拍大腿,这不行!翻箱倒柜找出当年语文老师的笔记本,撕了张香烟壳子就开始划拉。折腾到半夜两点,搞出个土法子,管它叫五步拆诗术,顺手拿王勃的"星灿乌云里"开刀试了试。

  • 第一步:逮住字面意思 先不管啥意境隐喻的,星就是天上星星,"灿"就是亮得晃眼,"乌云"总认得?"里"字更简单,就是藏在里头。连起来大白话:发光的星星躲在黑云团里。
  • 第二步:抓画面动静 乌云滚滚是动的,星星冒头又被遮住像捉迷藏,暗沉沉的天突然漏个光点——动静结合这就出来了。
  • 第三步:揪情绪开关 当时就觉着后背发凉。你想,黑云压顶多压抑,可偏有光在挣扎,这不就跟人倒霉时硬撑的那股劲儿一模一样么?
  • 第四步:翻背景老底 查了查才知道王勃写这句正倒着大霉。科举落榜又被轰出长安城,骑着瘸腿驴顶着暴雨赶路,抬头看见云缝里的星星,当场哭成狗。破案了!这不就是借星星说"老子还没完蛋"嘛
  • 第五步:串珍珠项链 把前四步抓到的碎片往桌上一拍:字面意思的黑云藏星、画面里挣扎的光点、憋屈又倔的情绪、诗人快溺死的处境——串起来!嚯!整首诗突然像被雷劈了似的亮堂起来。

今早用这法子重看"银烛秋光冷画屏",三步就通了。"冷"哪是说蜡烛,分明是宫里姑娘摸着冰凉的屏风,心比屏风还凉!搁以前我得钻三天牛角尖。

这破方法糙是糙了点,但好记!我连流程图都懒得画,五个手指头掰着数:字面→画面→情绪→老底→串烧,背不会的往手指头上写俩字儿。刚教会我家四年级的侄女,小丫头现在看"床前明月光"都能扯出"李白肯定没关窗,月亮爬进来偷看他睡觉",乐得我直拍大腿。

要我说古诗解读哪用供在神坛上?就当破译古人朋友圈呗!他们发个"今夜月色很美",咱得扒拉出"老子想媳妇了"的画外音才行!